專訪香港畫家李志清:

半生武俠緣

金庸的武俠小說,不論放在哪個年代,都是如此雋永而耐人尋味。回想起青澀的歲月,不少人寧可挑燈夜讀,甚至廢寢忘餐,只為追看他的文字。有時候,單憑腦海想像故事情節未免流於空泛,一幅插畫往往有點睛之效。人稱「金庸御用畫家」的香港畫家李志清多年來專注畫金庸小說的插畫及漫畫,為不同角色賦予靈魂。在他的畫筆下,小龍女的冷艷脫俗、陳家洛的柔情剛直、令狐沖的豪邁瀟灑,以致俠客之間的明爭暗鬥,宛如在眼前豁然展開,讓人更加沉醉於金庸的武俠世界。

 

情繫武俠

能與偶像並肩作戰,聽起來遙不可及,但李志清卻做到了。他從小熱愛繪畫,若沒有紙張可用,便會於沙地上肆意作畫。十三歲那年,他在圖書館翻閱一些繪畫書,在看到美國畫家魏斯的作品後,感動之情油然而生,遂慢慢踏上畫家之路。

最初,他入職漫畫報《青報》當漫畫助理,後來雜誌轉為文化傳信旗下,他就一直待在那裏工作。一九九六年,他獲邀為日文版的金庸全集繪畫封面和插圖,這對於自幼追捧金庸小說的他來說,可謂夢寐以求的工作。一年後,他離開了原本的工作,一心想要開創自己的事業。歷經多番思前想後,他最終決定向金庸取《射鵰英雄傳》的版權,將其畫成漫畫。沒想到,一個戰戰兢兢的決定,促成他與金庸合作成立「明河(創文)出版社」,並推出了《射鵰英雄傳》及《笑傲江湖》的漫畫版。這幾套漫畫風靡中國大陸、香港、台灣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地,成為他的奠基之作。從最初為武俠小說畫插畫、封面、漫畫,到獨具中國風的水墨畫,李志清一直不懈地展現武俠世界的魅力,彷彿與武俠結下不解之緣。

 

畫中自有韻

李志清看起來斯文安靜,穿上深藍色的西裝外套,更難掩其文質彬彬的風範。但說到畫畫,他頓時顯得眉飛色舞,形容自己「百足咁多爪」。他甚麼都喜歡畫,插畫、漫畫、水墨畫,甚至西洋畫也有涉獵,每一類畫皆有不同的趣味性。相比起着重點線面的西洋畫,中國的水墨畫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問。「我們主要用墨色去表現氣韻,就算用其他顏色也只是輔助性質,因為黑色才是水墨畫最基本的元素。黑色的墨,我們剛才說的乾、濕、濃、淡──這四種元素形成了一張畫的節奏,以及一張畫的韻律。」

 

所謂「氣韻」,其實出自中國畫理論家謝赫所提倡的「六法」,即品賞中國藝術作品的六大標準。其中,「氣韻生動」為最重要的標準,代表一張畫要表現出人物的生命和精神,還有物態的內涵與神韻。故此,中國畫的靈魂所在,就是意象。李志清經常要想像如何呈現金庸小說內不同角色的性格、武功招式。「我可以很具象地畫令狐沖拿着一把劍,這已經可以是獨孤九劍,那當然會有一個特定的姿勢或速度。但我也可以很意象地在宣紙上潑灑墨水,這其實在我的意象內,已經是獨孤九劍了。」我們看李志清的《獨孤九劍》,不僅要看令狐沖的英姿,更要感受箇中的意涵。

尋找新方向

「其實所謂『武』、『俠』應分開兩個字來說。『武』是一種強身健體,或者功夫;『俠』則是一種俠義精神。俠義精神在墨家時期已提及到,是一種犧牲精神,即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,見義勇為。」金庸武俠小說內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睿智,而最為人崇尚的就是俠義精神。李志清指,俠義精神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至今,加上香港人愛看武俠題材的作品,武俠氛圍可說是相當濃厚。不過,中國仍然缺乏帶有武俠元素的水墨畫。雖然有不少畫家十分憂慮中國畫的走向,但李志清則懷着自己的鴻鵠之志。目前,他正在思考山水畫如何能切合現今時代和表現人文精神,並致力把武俠元素融入中國畫,嘗試拓展中國畫的發展方向。

 

金庸縱已成為傳說,有人問武俠題材的作品是否青黃不接?非也。李志清透過他的畫畫天賦,以不同方式延續金庸小說的生命力。他既是一名出色的畫家,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