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前高級經理梁勇犇

四十年,情常在

「我在裕華工作了四十多年,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。」放眼現今職場,不少人轉工如換衣服般隨意,若一生只為一間公司效力,又談何容易?然而,人稱「犇哥」的梁勇犇從十多歲起在裕華國貨工作,一待便是四十餘年。由童裝部售貨員做到高級經理,他從不怠慢,用心管理公司和服務客人。在國際連鎖企業當道的年代,人們談的是標準化;重視人情、以客為本的百貨公司早已寥寥無幾,而裕華國貨,正是其中一家。

 


訪談當日,已退休的犇哥穿上純白的恤衫,笑容可掬地向我們打招呼。甫坐下,便侃侃聊起過去工作的點滴。他憶述,中學畢業後開始投身裕華工作,先是童裝部售貨員,後來慢慢升上管理層,更曾有一段時間遠赴北京處理公司業務。由於身處人生路不熟的地方,凡事都要親力親為,令他磨練成更好的自己。走過漫長的歲月,他不但碰上很多機遇和挑戰,也醞釀出對中華文化的熱忱。


當問及他不同朝代和地方的工藝品有何特色時,他隨即滔滔如流,大談工藝品的地方色彩。「北京有景泰藍、雕漆、花絲工藝;遼寧有玉刻;新疆有白玉;青海有崑崙玉……除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外,雕刻的圖案亦反映不同的時期。比如簡單說,就龍而言,我們都是龍的傳人,但中國的龍在戰國、漢朝前,其實很像四腳蛇。到了唐朝之後,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,有鹿角、牛鼻、蛇身、雞爪……我們要按照雕刻方面,從而慢慢去了解究竟那是甚麼時期的工藝品。」眾多工藝品之中,犇哥最鍾情的是景泰藍。景泰藍於唐朝時由印度流傳過來,經過中國多年來不斷演變其製造方法,到明朝景泰年間逐漸大受歡迎。從製胎、掐絲、燒焊、點藥、燒藍、磨光和點金,每一個製作步驟均體現了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,故犇哥視之為中國文化的瑰寶,家中亦有一些景泰藍的珍藏品。

 


在公司,犇哥一直悉心提攜後輩,希望好好傳承國貨的精神。不過,世界瞬息萬變,很多年輕人都崇尚外國文化,作為國貨公司的裕華該如何自處,以吸引新一代欣賞中華文化呢?他認為用藝術文化去包裝商品,方為延續國貨精神的上策。就如寫書法一樣,以往人們只會在做課業、寫信時才會練習,如今卻是一門用來修心養性的藝術。現時,裕華正努力從推廣文化方面著手,致力舉辦地方產品展,務求將蘊含不同地方色彩的商品帶給人們認識。這亦是裕華長久以來所秉承的理念。


這麼多年來,犇哥一直深信一句話:「知識改變命運。」沒有Google搜尋器的日子,要當個稱職的售貨員絕非輕而易舉之事。勤學不輟的他,每天下班後都會跑到圖書館查閱資料,每本書逐頁翻看,再把有用的資料影印下來。犇哥這種敬業樂業的工作態度,可見他對裕華抱有深厚的感情。他確信,中國文化決不會消失,而裕華國貨將會堅持並屹立下去,風雨不改地服務大家。